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刘凯 北京报道
在全球化贸易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美国汽车制造巨头通用汽车(GM.US)于美东时间周二盘前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这份财报犹如一面镜子,既映照出企业在复杂宏观环境中的挣扎与适应,也折射出传统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本土化转型的阵痛与希望。数据显示,通用汽车二季度营收达471.22亿美元,虽同比微降1.8%,但超市场预期;然而,调整后每股收益(2.53美元)与净利润(18.95亿美元)的双双下滑,尤其是净利润同比暴跌35.4%,揭示了美国关税政策对企业利润的明显冲击。
面对美国政府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Mary Barra)在致股东的信中坦言:“我们正在适应新的贸易与税收现实,通过调整业务布局和技术创新,为长期盈利铺路。”这一表述不仅概括了企业当下的生存策略,更预示着通用汽车在电动化浪潮与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双重突围。截至发稿,通用汽车股价下跌8.12%至48.89美元,但年内整体表现平稳,反映出市场对其转型路径的谨慎期待。
关税重锤下的利润塌方
通用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471.22亿美元,虽较去年同期的479.69亿美元下降1.8%,但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458.1亿美元。这一成绩得益于美国本土销量的增长及中国市场的强劲复苏。然而,营收的微幅下滑未能掩盖利润端的严峻现实,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为30亿美元,同比锐减31.6%;净利润更是从去年同期的29.33亿美元降至18.95亿美元,跌幅达35.4%,净利率从6.1%降至4%。
利润下滑的核心矛盾在于成本端的剧烈波动。财报显示,美国政府推行的关税政策直接导致通用汽车调整后收益减少11亿美元,成为利润缩水的首要因素。此外,发动机缺陷召回60万辆卡车带来的3亿美元额外成本、电动汽车库存积压增加的6亿美元支出,以及车队销售价格下降导致的2亿美元利润损失,共同构成了非关税成本的三大压力源。
分区域看,通用汽车北美业务遭遇重创,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4亿美元骤降至24亿美元,降幅达45.5%,利润率从10.9%萎缩至6.1%。这一表现与美国本土市场的价格战、供应链成本上升及关税影响密切相关。相比之下,国际业务(含中国)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从5000万美元增至2.04亿美元,成为财报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这也进一步表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通用汽车及其合资企业第二季度在华销量超过44.7万辆,同比增长20%,创下2021年以来的最高季度增幅;上半年累计销量达89万辆,同比增长9.4%。这一成绩不仅抵消了北美市场的部分亏损,更成为通用汽车全球业务中增速最快的区域市场。
尽管面临多重挑战,通用汽车仍维持全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100亿至125亿美元的预测区间,但这一目标已低于年初设定的最高157亿美元。公司表示,通过将部分生产从墨西哥转移至美国、新增40亿美元投资扩建本土产能等措施,预计可抵消40亿至50亿美元关税影响中的三分之一。此外,通用汽车宣布将年产30万辆高利润轻型皮卡、全尺寸SUV及跨界车,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然而,管理层也警告,第三季度关税影响可能进一步加剧,下半年利润增速放缓的趋势或难以完全逆转。这一判断导致通用汽车成为众多撤回年度业绩预期的公司之一,反映出企业对短期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持谨慎态度。
“这份财报本质上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构的缩影。”汽车行业分析师林述成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北美市场利润率的下滑,暴露了传统燃油车霸主在电动化转型中的阵痛,美国本土价格战、供应链成本上升及关税政策构成的三重挤压,正是全球燃油车市场萎缩的具象化体现。而中国市场的份额增加,则印证了新能源转型对冲周期性风险的有效性。
全球棋局下的生死转型
在通用汽车的全球战略版图中,中国市场正经历着从“销量贡献者”向“利润与技术创新双引擎”的战略转型。第二季度数据显示,通用汽车在华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激增50%,成为外资车企中新能源产品矩阵最完整的企业之一。这一突破性表现源于多款本土化明星车型的集中爆发。五菱宏光MINIEV作为中市场销量冠军,其四门版车型第二季度交付量占比近60%,推动品牌总销量突破8.4万辆;别克GL8家族通过改款车型与全新路尚版的协同效应,巩固高端MPV市场地位,总销量同比增长70%达3.4万辆;凯迪拉克XT5以60%的同比增速,展现出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的强劲竞争力;而五菱缤果系列总销量超4.7万辆、同比增长超20%的业绩,则印证了小型电动车市场的巨大潜力。
这也意味着,通用的中国业务正式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的新发展阶段。正如玛丽·博拉所言:“中国市场的成功证明,通过逍遥超级架构等本土化研发体系,以及灵活的产品组合策略,我们能在电动化变革中抢占先机。”这一转型不仅重塑了通用汽车的全球竞争格局,更为跨国车企在华发展提供了“本土化创新驱动高质量增长”的全新范本。
面对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通用汽车选择以“本土产能扩张”对冲贸易风险。2025年6月,公司宣布对美国组装厂追加40亿美元投资,计划在18个月内新增30万辆高利润轻型皮卡、全尺寸SUV及跨界车产能。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满足客户需求,更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关税影响。
与此同时,通用汽车正通过灵活的制造布局平衡传统燃油车与电动车的生产。尽管电动汽车行业增速放缓,公司仍坚信其长期盈利潜力,并计划通过“客户优先、品牌优先”的策略,结合国内电池投资与利润提升计划,夯实电动化基础。
玛丽·博拉在财报电话会中指出:“我们正在适应快速变化的科技格局,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布局调整,将挑战转化为长期优势。”这一表述预示着,通用汽车或将加速在自动驾驶、软件定义汽车等领域的投入,以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在林述成看来,通用汽车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既是一部传统车企在贸易战与电动化双重压力下的生存实录,也是一场关于战略转型与区域平衡的深刻实验。尽管关税成本吞噬了短期利润,但中国市场的爆发、北美本土产能的扩张以及新能源技术的持续投入,为通用汽车描绘了一条可能的突围路径。
面对未来,这家百年车企需要在“捍卫传统利润池”与“押注新兴技术”之间找到平衡点。正如玛丽·博拉所言:“适应新现实的过程充满挑战,但也为长期盈利的未来奠定了基础。”在全球化退潮与产业变革交织的当下,通用汽车的转型故事,或许正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