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跨境支付通“满月”:参与机构扩容至19家,为何有用户汇款失败?

adminddos 2025-07-22 19:45:05 3
跨境支付通“满月”:参与机构扩容至19家,为何有用户汇款失败?摘要: ...

界面新闻记者 | 何柳颖

界面新闻编辑 | 王姝

6月22日推出的跨境支付通上线迎来“满月”。一个月时间,跨境支付通参与银行实现快速扩容,从原来的12家增至19家。

目前内地参与机构仍为6家,包括中国、中国、中国

香港参与机构从原来的6家增至13家,包括中银香港、东亚银行、建银亚洲、恒生银行、汇丰银行、工银亚洲天星银行、交通银行(香港)、(国际)、创兴银行、招商永隆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上海商业银行,其中后面7家银行为新增机构。

香港参与机构新增至13家 图源:香港金管局香港参与机构新增至13家 图源:香港金管局

目前参与机构的整体运行情况如何?下一步扩容计划有哪些?为何部分用户汇款失败?

部分机构在进行测试

跨境支付通是指内地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IBPS)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FPS)的连接,由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共同推动,以实现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

相较于传统跨境汇款,跨境支付通能够有效缩短跨境汇款链路,提高跨境汇款效率,基本实现“秒到账”。据多名用户反馈,使用体验相当“丝滑”。“转港币秒到,还不收手续费,方便快捷。”内地居民肖肖如此感叹。

目前跨境支付通整体运行情况如何?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金管局”)发言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跨境支付通自6月22日推出服务以来,整体运作畅顺,现时两地汇款交易主要为个人对个人小额支付,交易宗数平稳。

应用场景方面,目前跨境支付通主要支持个人对个人的汇款,同时也支持个人缴费场景,例如学费、医疗费、公用事业缴费;以及机构对个人汇款,例如发放薪金。

金管局发言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除个人对个人小额支付外,跨境支付通服务初期以试点运行的方式,试行与民生相关的个人缴费,例如学费、医疗费、公用事业,用户如欲缴费,请先联络相关企业及机构确认有否参与相关试点。

金管局发言人还向界面新闻记者明确,待两地参与机构累积经验及服务运作顺畅后,将再逐步扩展至更多机构和不同的应用场景。

参与机构方面,短短一个月,香港参与机构已新增7家,后续有无进一步的扩容计划?

金管局发言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除了首批参与的银行之外,还有其他机构已陆续加入。另外,部分机构亦在进行测试,他们将在完成相关预备工作后陆续加入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有香港数字银行正在进行跨境支付通方面的测试,预计很快上线。

为何出现汇款失败?

7月21日,界面新闻记者实测多家银行的跨境支付通功能。目前多家银行的跨境支付通入口都很醒目,或直接在搜索栏搜寻即可找到。

以中国银行为例,界面新闻记者进入该行跨境支付通入口后,点击发起汇款,页面弹出提醒,“汇出的人民币金额需占用个人年度便利化购汇额度”。确认后进入到具体的汇款页面,输入扣款金额,可选择人民币到账、港元到账,若选择港元到账,会显示具体的折算汇率,汇率由代理结算行提供,将随汇率实时波动。

(界面新闻记者在中国银行实测跨境支付通功能)

收款方面,可选择收款账号或支付ID,ID类型可选择电话号码、邮箱地址、FPS ID(快速支付系统识别码),信息正确填入后,显示“汇款成功”,对方账户也即时收到了对应金额。

不过,界面新闻记者在尝试另外一家银行的跨境支付通功能时,多次汇款均告失败,包括电话号码收款、账号收款方式,均在汇款后显示“已退汇”,界面新闻记者咨询银行客服,亦未能知悉具体退汇原因。在社交媒体上,亦有多名用户反馈与界面新闻记者类似的汇款失败案例。

就此,金管局发言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有关服务使用情况,个别参与机构提供的功能可能有所不同,部分功能可能逐步推出。例如,内地参与银行正优化香港居民持有的内地账户开通手机号码跨境收款的相关功能,视乎开发进度,内地参与银行会陆续推出此功能。

“另外,我们留意到有部分透过账户号码进行的北向汇款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收款人需要先在内地银行更新其户口的英文或拼音名字记录,以便核对收款人名字。至于南向汇款方面,付款人如利用账户号码进行汇款,输入的收款人英文名字与户口记录不一致,也可能造成交易不成功。如付款人能利用收款人已登记转数快的识别代号(例如手机号码)进行汇款,则能避免因名字输入错误而导致交易被拒的情况。”金管局发言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