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新浪财经上海站 陈秀颖
2025年以来,创新药板块成为资本市场的闪耀明星。
政策的大力扶持、产业自身的发展以及资本的积极涌入,共同推动创新药行业进入上行周期。在此背景下,不少重仓创新药的公募基金业绩表现出色。
以下是市场全部基金(只含主代码),截止7月21日,由高到低排序的年内收益排名前10名。

第一名: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470888.OF)
年内回报:138.23%
基金经理:张韡,拥有康奈尔大学生物医学硕士学历,具备丰富的医药研究与投资经验,曾任医药助理研究员等职。
运作观点:
创新药是未来几年核心主线,中国创新药在全球竞争力提升,licenseoutdeal趋势延续,3-5年有望打开全球市场空间。
聚焦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业及高壁垒设备耗材龙头,行业抗周期性和科技属性突出。
第二名: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022286.OF)
年内回报:121.56%
基金经理:梁福睿,曾任广州证券医药研究员,2019年3月加入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自2024年10月起担任本基金经理。
运作观点:
三季度创新药聚焦管线海外授权、国内销售放量及临床数据催化。
中国创新药在靶点研发和疗效上领先,海外药企补充管线需求明确。
第三名: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015915.OF)
年内回报:104.51%
基金经理:储可凡,清华大学应用统计硕士,8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单林,博士,4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二人共同管理该基金。
运作观点:
创新药进入“收获季”,十年研发积累进入成果兑现期,“研发-上市-出海”闭环形成。
跨国药企专利悬崖与中国创新药出海需求共振,聚焦龙头与高弹性细分标的。
第四名:中银港股通医药A(020397.OF)
年内回报:103.55%
基金经理:郑宁,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AVP),金融硕士,曾在泰康资产管理等公司任职,2022年加入中银基金,担任多只基金经理。
运作观点:
创新药行情由盈利驱动,利润爆发在即,持续性强,持仓聚焦风险收益比高的龙头。
加仓经营拐点的传统药企,不看好三四线标的(不确定性定价偏高)。
第五名:中航优选领航A(022852.OF)
年内回报:100.98%
基金经理:王森,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任职于渤海人寿保险等公司,2021年7月加入中航基金,担任多只基金经理。
运作观点:
创新药受政策、资本、产业三重驱动,从“跟跑”迈向“并跑”,全球化布局加速。
关注核心大单品、技术突破赛道及AI制药,中长期趋势明确,短期或有估值波动。
第六名:华安医药生物A(022690.OF)
年内回报:96.80%
基金经理:桑翔宇,曾任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助理研究员,2018年9月加入华安基金,现任基金经理。
运作观点:
创新药是全年主线,中国在ADC、双抗等领域全球领先,未来基石用药市场空间超千亿。
三季度聚焦BD交易标的,四季度关注困境反转领域,回调即是布局机会。
第七名:诺安精选价值A(001900.OF)
年内回报:95.58%
基金经理:唐晨,曾任四川英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理财顾问,2019年10月加入诺安基金,2022年12月起担任本基金经理。
运作观点:
坚守“超级大单品”策略,创新药“大额对外授权”逻辑明确,产业趋势未改。
政策、资本、产业动能持续,高仓位运作,聚焦低估期权价值标的。
第八名:平安核心优势A(006720.OF)
基金经理:周思聪,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曾在银华基金等公司任职,2023年5月加入平安基金,担任多只基金经理。
年内回报:92.67%
运作观点:
创新药受政策利好、出海加速(交易金额占全球一半以上)、临床数据亮眼驱动。
重点布局创新药及器械,看好成长型子行业。
第九名:嘉实互融精选A(006603.OF)
年内回报:90.51%
基金经理:郝淼,曾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后在平安证券、宝盈基金任职,2021年3月加入嘉实基金,现任大健康研究总监。
运作观点:
创新药国际化提速,BD交易金额创新高,产业链上游CXO同步受益。
优质龙头长期成长空间大,持仓向龙头集中,兼顾低估个股。
第十名: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OF)
年内回报:88.52%
基金经理:乐无穹,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2014年7月加入汇添富基金,历任金融工程助理分析师等职。
运作观点:
跟踪港股创新药指数,受益于出海加速(海外授权落地)及港股头部企业利润转正。
港股创新药估值低、修复预期强,把握产业全球化机遇。
总体来看,这些业绩领先的公募基金在运作上普遍高度关注创新药领域。
从政策层面,都看到了医保局等部门对创新药支持政策的持续推进与落地,这为创新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土壤;
在产业趋势方面,一致认为中国创新药在全球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无论是研发效率、成本优势,还是在部分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都使得创新药进入成果兑现期和加速国际化阶段;
在投资策略上,多数基金聚焦创新药龙头企业,同时挖掘细分领域有潜力的标的,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产业特点,如临床数据读出阶段、BD交易阶段等,灵活调整持仓和交易思路。
不过,基金经理们也普遍意识到,创新药板块前期涨幅较大,未来可能面临调整与波动,在投资中需要合理应对风险,通过分散投资、动态评估等方式,在把握创新药产业发展机遇的同时,平衡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比。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