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金牛座姻缘:属鸡人 2025 年每月投资运势-百果园董事长“爹味”说教,网友:卖个水果还搞起了“义务教育”?

adminddos 2025-08-11 19:51:54 4
金牛座姻缘:属鸡人 2025 年每月投资运势-百果园董事长“爹味”说教,网友:卖个水果还搞起了“义务教育”?摘要: ...

百果园固然有不迎合消费者的权利,可消费者实在没有接受 " 水果店义务教育 " 的责任。

文 | 竹 里

教育消费者月薪 5000 元不要吃巴奴火锅的杜仲兵已经道歉了,教育消费者没有努力工作李佳琦也道歉了,教育消费者的钟薛高的已经钟薛不高了。

这一次,教育消费者的换成了百果园。

近日,有网友吐槽百果园水果太贵," 月薪 2 万吃不起 "" 随便买买就百元没了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回应 " 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 "" 我们在教育消费者变成熟 " 的短视频引发争议。当天," 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 " 冲上热搜第一。

怎么,卖个水果何德何能搞起了 " 义务教育 "?这种自带优越感的表达,让广大网友不满。在大家看来,董事长这番言论,是莫大的冒犯,百果园固然有不迎合消费者的权利,可消费者实在没有接受 " 水果店义务教育 " 的责任。

8 月 10 日,百果园相关负责人答复记者称,该短视频有意截取了董事长发言最具争议的部分制造对立," 完整的内容有前因后果,并非文中断章取义 "。但余惠勇还提到," 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 "" 绝不在品质上做让步 "。

高价得配得上高品质

董事长这段居高临下的话,让网友们感觉非常不爽。网友戏称:" 从出生开始,幼儿园被教育,小学被教育,中学被教育,大学被教育。终于出来工作了,去买个水果,以为自己是上帝,谁知还要被教育。"

被百果园认为是 " 断章取义 " 的言论,出自视频中余惠勇说的以下这段话,原文是:" 我认为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像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他并不清楚的,所谓的便宜之类的,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

一直以来,百果园主打高品质水果,面向愿意为好水果掏钱的消费者。事实上,从月薪过万吃不起水果的质疑,到随便买水果就花百余元的吐槽,百果园的 " 贵 " 已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图 / 有消费者在百果园买了四个进口樱桃李,花了 51 元。

笔者查询发现,以荔枝为例,在北京某百果园店的单价为每 500 克 39.9 元,而鲜果汇某门店的价格是每 500 克 16.8 元。百果园门店工作人员解释称,他们的荔枝甜度和味道比较好,都是经过检测的。但也有消费者表示,其实百果园的水果 " 又贵又不好吃 "," 常买到坏或者不新鲜的水果,会员到期已经不续了 "。

对于 " 教育消费者 " 的说法,很多消费者表示不以为然," 中年男老板这么喜欢爹味儿?吃个水果还要被人教育?"" 属于得了便宜还卖乖 "。笔者以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这无可厚非。有人爱路边摊的实惠,有人愿意为 " 高端 " 买单,消费者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但问题是,高价格得配得上对等的高品质。消费者不是傻子,愿意为 " 高端 " 掏钱,前提是得吃出区别,吃出价值。可现实呢?不少网友吐槽,百果园的水果 " 也就那样 ",甚至 " 还没菜市场新鲜 "。

更有甚者,有媒体曾报道,百果园门店被曝将烂果做成高端果切高价卖。在黑猫投诉上,截至 8 月 10 日关于 " 百果园 " 的投诉近 3000 条。这些负面反馈,让百果园的 " 高品质 " 承诺显得底气不足。如果花了大价钱买的水果,口感和新鲜度还不如路边摊," 高端 " 二字名不符实,消费者自然不买账。

被诟病的不止百果园

值得一提的是,百果园从 2009 年推出的 " 三无退货 " 服务,也被诟病。

百果园从 2009 年推出 " 三无退货 " 服务,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也多次公开强调 " 三无退货 " 服务——无实物、无小票、无理由。初衷是商家要对顾客 100% 负责。

但有自称百果园加盟商的网友表示," 加盟 4 年开了四家店,也一直在做三无退换服务,但去年开始公司改为承担 60%,而且是整单的金额利润全扣除,而不是被退的果品利润,本来利润就非常低,压货坏货公司却不管 "。该网友称,加盟商在亏损。

百果园走到今天,应该说,有独到之处。其构建的品质分级体系有一定合理性,将水果划分为招牌、A、B、C 四级,这种分级模式满足了一些消费者的需求。然而,一些自相矛盾的营销,无疑是在败好感。上一次百果园被送上全网热搜,还是消费者核销团购优惠券时,被店员嘲讽 " 贪便宜买的西瓜就是不甜的 "。

资料显示,百果园的成功始于 2001 年,创始人余惠勇用 400 块钱创办了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2023 年,百果园挂牌港交所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公司业绩火速变脸,营收增速骤降至 0.69%,归属净利润增速降至 11.88%。

其招股书中写着 " 好吃不贵 " 的承诺,15 元一颗的猕猴桃、50 元一个的蜜瓜,很多消费者直观的感受却是好吃存疑、不贵落空,以及团购低价水果时遭遇的服务歧视。

百果园 2024 年财报显示:收入 102.73 亿元,同比下降 9.8%;除所得税前亏损 3.91 亿元,相比上年同期 3.81 亿元的盈利,翻车得有点惨。更扎心的是,门店数量净减少近千家,只剩 5127 家。这不是简单的数字下滑,而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

消费者为什么不再选择百果园?答案很简单,品质没跟上。虽然百果园是水果界的高端定位,但在迅速规模扩张后,品控是否能一如既往?从烂果切盘到食品安全投诉,已经说明了问题。

笔者注意到,近年来,舆论场上因 " 爹味 " 栽跟头的人,远不止百果园的这一个。有科技公司创始人在用户质疑产品缺陷时,怒怼 " 你用不好是不会用 ";有的餐饮品牌老板面对口味争议时,直言 " 消费者不懂真正的美食标准 ";还有的零售品牌在价格争议中强调 " 低价就是对品质的妥协,懂的人自然懂 "。

这些发言看似在坚持品牌理念,实则暴露了对消费者感受的漠视,把用户反馈解读为认知不足,本质上是一种傲慢,将品牌与消费者放在了对立的位置上。

可如今的消费市场,早已不是品牌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时代,消费者也不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导师,而是期待平等的沟通、贴心的服务。在消费者眼里,只有品质和价格的平衡才是硬道理。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封面 · 新闻、大象新闻、上海 · 证券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