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晚间的一纸公告,将ST东通(300379.SZ)及其实际控制人黄永军再次推向风口浪尖。公司公告称,董事长黄永军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正式立案。这并非孤案,而是ST东通短期内遭遇的第二记监管重拳——仅仅数月前的4月14日,公司本身已因涉嫌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且两案均未结案。监管利刃接踵而至,直指公司治理内核与信息披露体系的核心漏洞。
陷入退市泥潭?
ST东通早已深陷退市风险泥沼。其2024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内控审计报告则被出具“否定意见”。基于此,深交所于5月6日对公司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与“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东方通”改为“”。尽管公司宣称生产经营维持正常运转,但冰冷的数字撕开了表象:2024年巨亏5.76亿元,2025年一季度再亏3054万元,叠加年内股价惨烈暴跌超70%。实控人黄永军此刻被立案,无异于在伤痕累累的公司治理层面上再添沉重一击,其生存危机已从显性的财务恶化,深度蔓延至治理根基失守的内核性崩塌。
监管将严惩财务造假
黄永军此次被立案虽未披露具体违规细节,但结合公司前次立案事由——“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其作为实控人的责任边界已清晰浮现。早在2024年4月,北京证监局便因公司2022年收入确认违规(涉及临沂临港两个项目虚增收入)下发行政监管措施,揭露内控漏洞。此次黄永军个人涉案,凸显监管对“关键少数”的追责升级:从“罚公司”转向“惩首恶”,符合新《证券法》“追首恶”原则,罚款上限已提至千万元。
根据深交所规则,若证监会最终认定公司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如系统性财务造假),*ST东通将直接终止上市。讽刺的是,公司2024年营收增长与巨额亏损、审计非标意见的诡异反差,暗示潜在收入舞弊或成本操控,这正是监管两度立案的核心矛头。投资者维权通道也已开启: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及2025年4月前后买入并亏损的股民可依法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