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下周开幕的第78届瑞士洛迦诺电影节,将一如既往颁发多项荣誉奖项,以表彰一系列杰出电影人为世界电影做出的贡献。今年的荣誉大奖、终身成就奖、俱乐部奖和电影事业奖的四位获奖人,大家都耳熟能详,分别为美国导演亚历山大·佩恩、美籍华裔演员刘玉玲、能导能演的英国电影人艾玛·汤普森和家喻户晓的中国功夫巨星成龙。
相比之下,专门表彰幕后工作人员的视觉大奖的获奖人米莱娜·坎农诺(Milena Canonero)的名字听上去有些陌生,不过这位现年79岁、曾四夺奥斯卡小金人的电影服装设计师绝对当得起“传奇”二字。

米莱娜·坎农诺 © Roberto Granata 图片来自洛迦诺电影节官网
洛迦诺电影节在其声明中写道:“自从在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发条橙》(1971)中首次担任服装设计以来,米莱娜·坎农诺创造出了不少视觉上极具创意的电影服装,名垂影史。通过银幕上的这些服装,她重塑了我们的集体想象力。运用色彩鲜艳的面料和创新剪裁,她将一些最具辨识度的电影作品之本质,呈现在了我们眼前。其中包括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棉花俱乐部》(1984)中爵士时代的燕尾服,索菲亚·科波拉执导的《绝代艳后》(2006)中法国大革命前的贵族服装褶边,韦斯·安德森执导的《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中蒂尔达·斯文顿身着的克里姆特式戏服,以及托尼·斯科特执导的恐怖片《千年血后》(1983)中凯瑟琳·德纳芙和大卫·鲍伊的时尚暗黑造型。”

《发条橙》剧照
米莱娜·坎农诺1946年出生在意大利都灵,从热那亚大学毕业后,她前往伦敦发展,由精品时装店再到广告行业,最终走上电影服装设计的道路,首部作品《发条橙》便一鸣惊人。即便是从未看过《发条橙》的人,多少也知道男主角及其同伙的经典造型:白衬衫、白裤子、白背带、板球护裆、高筒靴、外加圆顶礼帽和手杖。简单利落的一身打扮,细究起来,其实寓意对于传统和秩序的颠覆,与影片主题相当契合。
在那之后,导演库布里克又继续与她合作了《巴里·林登》和《闪灵》。前者让坎农诺第一次赢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的小金人,好莱坞的大门也就此向她敞开。不久,乔治·卢卡斯就请她为《星球大战》设计服装,没想到却被她一口拒绝。“我累了,筋疲力尽,所以失去了这个绝好的机会,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遗憾的事情。”多年后接受采访时,她曾表示。

《绝代艳后》剧照
之后的岁月里,她又凭借《烈火战车》(1981)、《绝代艳后》和《布达佩斯大饭店》,三度获得奥斯卡奖。并且,她还成为韦斯·安德森导演的固定合作伙伴,包括最新作品《腓尼基计划》以及之前的《水中生活》《穿越大吉岭》《法兰西特派》《小行星城》,都由她负责服装设计。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蒂尔达·斯文顿身着克里姆特式戏服。
除了四度领取小金人之外,她还有另外五次获得提名但未能捧杯的经历,其中尤以1985年《走出非洲》的落败,最让人感到意外。那年,该片遇上了《乱》这个强劲对手,和田惠美设计的传统日本服装,凭其浓墨重彩的东瀛风情赢得了更多评委的选票。尽管如此,坎农诺为《走出非洲》设计的粗犷、感性的狩猎风服装,也获得了大量观众的欣赏。很快,服装品牌拉尔夫·劳伦就与她合作,开发了一系列《走出非洲》风格的怀旧风服饰,卖得相当不错。

《走出非洲》中的狩猎装在银幕下掀起时尚潮流。
2000年,好莱坞服装设计工会授予米莱娜·坎农诺终身成就奖;2017年,柏林电影节也为她颁发了终身成就奖。如今,洛迦诺也将在8月10日授予她视觉大奖。该奖创立于2013年,过往获得者包括有好莱坞视效大师道格拉斯·特朗布尔(Douglas Trumbull)、电影配乐霍华德·肖和坂本龙一、摄影指导沃尔特·默奇(Walter Murch)等,全都是在镜头背后默默耕耘,带给影迷无数感动的杰出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