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7日、16日、17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四次创历史新高,突破15亿千瓦,最高达到15.08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7亿千瓦。截至目前,江苏、山东、广东等19个省级电网负荷46次突破历史新高。”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刘明阳7月31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多股力量推动了用电负荷连攀新高。刘明阳介绍,7月以来,全国气温热力值拉满,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叠加南方等地“出梅”降雨结束,呈现高温闷热天气。在国内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的拉动下,各地电力负荷快速上升,较6月下旬增长超2亿千瓦。
大“烤”之下,各地电力供应总体平稳。“迎峰度夏以来,有效应对15.08亿千瓦的历史最高用电负荷,全国未实施有序用电。”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说。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超2亿千瓦,其中新增水电、气电、煤电等支撑调节性电源3000万千瓦;新投三回跨省区输电通道,增加跨区输电能力1600万千瓦。7月以来,又新增投产(并网)支撑调节性电源超1000万千瓦,电力保供基础进一步夯实。
刘明阳称,入夏以来,各类支撑调节性电源应开尽开,电煤、天然气等一次燃料供应充足,全国电力供应平稳有序(仅四川在17日晚峰时段短时采取需求响应措施),经受住了今年入夏以来的首轮高温大负荷考验。
新型储能也为今夏电力保供做出积极贡献。其中,江苏、山东、云南先后开展全省新型储能电站用电高峰期间集中调用,最大放电功率分别达714万千瓦、804万千瓦、474万千瓦,调用同时率达到95%以上,发挥了重要的顶峰保供作用。
下一轮用电高峰正在迫近。国家能源局预测,8月上旬还将有高温天气过程,如出现极端气候、大范围连续高温天气,电力供应保障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目前看,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华东、华中、南方区域部分省份高峰时段电力供应趋紧,但可以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有效管控。如果发生多区域同热,全国用电负荷预计可能突破15.5亿千瓦。
“除了气温因素,在国家‘两新’‘两重’等政策加力扩围下,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内需表现较为稳定,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工业生产、出口超预期回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电力供需分析处处长陈亚宁分析称,从上半年用电量增速看,新动能支撑作用强劲,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保持了较强韧性。
中电联7月30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考虑到三季度高温因素及上年四季度基数偏低因素,预计今年下半年用电量增速高于上半年,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5%-6%。若夏季气温再创历史新高,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2-15.7亿千瓦。
陈亚宁表示,8月份将进入电力保供的关键期。从目前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结合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华东、华中、西南、南方区域个别省份短时供需紧张,但通过最大程度的跨省跨区余缺互济后,可以实现电力平衡。“当前,电煤供应总体充足、发电机组容量充足、电力设备状态总体良好,电力行业枕戈待旦,全力以赴确保安全迎峰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