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专访|日本移民政策学者:“日本人优先”向不满和不安的日本人发出了明确信号

adminddos 2025-07-30 07:16:59 5
专访|日本移民政策学者:“日本人优先”向不满和不安的日本人发出了明确信号摘要: ...

“日本人优先”,这一出自日本在野党的选举口号,给日本社会看似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层层涟漪牵动“排外主义”的不安情绪。

在7月举行的日本参议院选举中,成立仅5年的右翼参政党从1席到赢得14席,加上非改选的1个席位,总共15个席位的惊人结果引发关注。参政党不仅提出“日本人优先”的口号,还要求加强对外国人的规制,使得“外国人问题”罕见地在政治圈和舆论场同时发酵。日本社交平台上有关“外国人受优待”“中国留学生获得高额补助”等虚假信息广泛传播。日本政府则迅速建立“与外国人有序共生社会推进室”,以应对外国人问题。

参政党于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成立,当时透过YouTube影片传播有关疫苗的阴谋论而获得关注。与参政党成立背景相似的,是疫情后在日外国人数量的激增。根据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在日外国人达到376.8万人,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加约两成,创历史新高。入境最多的是韩国人,其次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其中,包括游客在内的“短期访问者”占98%。

2024年4月30日,东京浅草寺附近的购物街游客如潮。视觉中国 图

在劳动力引进方面,2024年外国人占日本就业者总数的比例达到3.4%,10年来首次突破3%,虽然比例仍然不高,但另一方面,当年外国劳动者的增长人数为25万人,已占到日本整体就业人数年增幅的60.5%。从具体在留资格来看,外国劳动者中获特定技能资格的人数在2024年增加近50%,是增幅最大的类别。“特定技能制度”自2019年开始实行,面向无需接受特别培训、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外国劳动者,旨在保障护理、建筑、工业制造业、汽车运输、农业、渔业等16个产业的劳动力。

长久以来,日本对于移民和外国劳动者存在一种纠结心态,一方面少子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短缺,增加外劳是缓解这一结构性问题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二战后的日本重构“单一民族神话”,心态相对保守,担心移民打破原有社会平衡。

“日本社会的排外情绪确实在增强。”国土馆大学教授铃木江理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指出,这既与日本人对未来不安的现实境遇相关,也因为外国人大量涌入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铃木江理子长期研究移民政策、外国人劳动者及人口政策,也积极参与外国人支援的实际工作,兼任日本非营利组织“与移住者连带的全国网络”共同代表理事、“多文化共生中心-东京”理事。她表示,虽然有人认为“外国人来会带来麻烦”,但如果因此拒绝他们,日本只会走向衰退。日本政府需要为在日外国人完善社会环境,建立全国性支持体系,而非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

社会“排外情绪增强”

澎湃新闻:在这次参议院选举中,关于外国人的问题罕见出现在政治辩论中,而且社交平台上有关“外国人受优待”的发帖也大量涌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铃木江理子:在参议院选举之前,“外国人受优待”这样的谣言就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了。我认为,反驳这些谣言原本是政府的职责。比如,关于在日就读博士课程的中国人是否领取了巨额奖学金,或是关于外国人领取生活保障的实际情况,政府其实掌握实际情况,却没有否定一些虚假信息。在政府未加否认的情况下,这些谣言不断扩散,导致人们的不满情绪转向了外国人。

其背景在于,许多日本人在这30年间收入没有增长,生活并未变得富裕。在许多人对未来感到不安的情况下,外国人被视为容易攻击的目标,“日本人优先”的主张因此被接受。目前,各政党也竞相出台了限制外国人的政策,这就是目前的现状。

当地时间2025年5月21日,外国游客在日本东京地区行走。视觉中国 图

澎湃新闻:从您的观察来看,日本的社会氛围是否正在变得更加排外?

铃木江理子:与过去相比,排外情绪确实在增强。一方面是因为在日本生活的外国人增多,他们的存在变得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是因为入境游客数量大幅增加。虽然游客确实为经济带来了部分繁荣,但对于未能从中受益的日本人来说,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外国游客的激增给他们带来了困扰。例如,外国人大量涌入本该是日本人享受的场所,或者因外国人预订酒店导致住宿费用上涨。这种对“过度旅游”的担忧,与对在日外国人的不安相叠加,使得“这个国家是属于日本人的”这种意识进一步强化。

澎湃新闻:随着日本社会氛围的微妙变化,日本近期是否会重新审视移民或永居者政策?

铃木江理子:在讨论日本政策时,首先“移民”的定义是一大难题。“外国人”的法律定义明确为不持有日本国籍者,但“移民”在国际上缺乏统一定义,日本政府也未明确界定。因此,“移民政策”一词本身模糊,日本通常使用“外国人政策”这一表述。

当前日本的政策基于“外国人终将回国”的前提,因此永居者的权利也未充分保障。2010年代中期以来,永居许可审查趋严,通过率下降。2024年修法还引入了永居许可取消制度。未来讨论可能会进一步严格永居审查。

不过,即使永居许可更严格,已获许可者的数量会累积,永居者总数仍将增加。但政策上可能会抑制其增长。若参政党等影响力增强,日本国籍的获取门槛可能提高,甚至已入籍者也可能无法享有与本土日本人同等的权利。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外国人将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没有外劳,我们连蔬菜水果都吃不上”

澎湃新闻:根据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10月,日本的外国劳动力同比增长12.4%,达到约230万人,创历史新高。按居留资格划分,医生、律师、技术人员、护理人员等高专业性领域的居留者同比增长20.6%,达约72万人,首次成为最大群体。这改变了过去日本利用“技能实习制度”吸收外国廉价劳动力的印象。就目前状况而言,日本更急迫需要哪种类型的外国劳动者?

铃木江理子:所需人力涵盖多个领域。不仅是高端人才,护理、建筑、农业、新加入特定技能的司机等也都很重要。日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正面接纳外国劳动力作为应对劳动力不足的对策。2018年修订《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从2019年起启动“特定技能制度”,终于正式承认在劳动力不足的领域接纳外国人。

从整体来看,目前高端人才的比例并不算多。在像护理这样的日本人不太愿意从事的职业领域,今后需求还会继续扩大。

高端人才对于带动日本产业的创新、提升生产率是必要的。另一方面,被称为“体力劳动者”的人们也是不可或缺的。没有那些制作便利店便当、分拣快递的人,就没有如今便利舒适的日本社会。在农业现场,随着日本农户老龄化,年轻的技能实习生等外国劳动者支撑着实际的作业劳动。没有这些人,我们连蔬菜水果都吃不上。

(注:2018年通过的《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修正案新设两项“在留资格”,分别为从事一般技能业务的“特定技能1号”和从事熟练技能业务的“特定技能2号”,允许更多外国劳动者长期在日本工作和居住;2019年4月日本创设了一种名为“特定技能劳动者”的新在留资格,旨在接收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外籍人才,在日本的护理、保洁、工业品制造业、建筑等特定行业领域工作。)

当地时间2025年5月29日,日本东京新宿,行人走过十字路口。视觉中国 图

澎湃新闻:2024年在日外国人的数量创历史新高。日本向更多外国人敞开大门,但外国人的日语教育等主要由地方政府和企业负责,国家与地方层面的政策错位导致难以适应社会的外国人增多。您如何看待这一现状?

铃木江理子:日本政府通过出入境管理政策决定允许哪些外国人入境和居留,但实际接收的是企业和大学等机构。此外,与日本人结婚的外国人更多的是获得了“居留许可”,而非适用于国家政策被接收。

2019年《日语教育推进法》通过,但像韩国、德国、法国都建立了提供免费或低价学习官方语言的公共制度,日本在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目前主要依赖地方政府和志愿者,地区间实操的差异很大。

要改善这种状况,国家必须主导基础设施建设。但现状是“交由地方政府负责”,部分地区日语学习环境不佳,导致外国人难以适应社会。如果要扩大接收规模,必须同时完善接收环境。国家应率先建立全国性支持体系,这是实现可持续多元共生社会的关键。

澎湃新闻:韩国是日本的邻国,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上也有一些相似性,近日有调查显示,过去5年间,韩国人口多样性指数上升近8%,外籍劳工和移民推动人口结构变化。韩国在对外国人的政策方面,有哪些值得日本借鉴?

铃木江理子:韩国的政策有几个重要方面值得学习。首先,在应对劳动力短缺方面,日本决定到2027年才废除技能实习制度,而韩国更早废除了以技能转移为名义的制度,建立了基于政府间协定的劳动力接收制度。

日本与韩国的根本区别在于,日本仍维持由民间主导、缺乏公共机构介入的接收体制。民间主导的体制中,中介机构往往介入并收取费用,导致低工资和不公平待遇问题无法解决。此外,韩国制定了《在韩外国人待遇基本法》,而日本缺乏类似的综合性法律。

韩国还赋予永居者地方参政权,而日本未提供此类权利。越南、缅甸、菲律宾等国的劳动者在选择工作地时,会发现日本的工资水平目前低于韩国。日本为数不多的优势可能只有动漫等文化吸引力。

基于这种情况,日本可以从韩国的政策中借鉴政府主导的接收体系、基本法的完善以及永居者权利保障等重要经验。

当地时间2024年2月19日,日本东京,顾客在一处商圈排队。视觉中国 图

“违规就离开”的信息会让优秀外国人不选日本

澎湃新闻:少子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加剧,日本政府正扩大接收外国劳动力。但同时,一部分外国人犯罪等问题也受到极大的关注。日本接下来会继续扩大接受外国劳动力还是转向限制?

铃木江理子:确实存在外国人犯罪或滋扰行为的事实,但并不是所有外国人都如此,日本人也存在类似问题,但我们不会说“所有日本人都该离开”。对于犯罪和滋扰行为需要妥善应对,但“因为是外国人才犯罪”这种论调必须坚决否定。

考虑到当前严峻的人口问题,日本不得不接收外国人。因此,政府需要扩大接收规模。为此,必须完善接收环境并研究妥善的接收方法。

如果日本的一些特定地区突然涌入大量外国人,应对不及是必然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一些摩擦也难以避免,但不能因为有摩擦就放弃接收。虽然有人认为“外国人来会带来麻烦”,但如果因此拒绝他们,日本只会走向衰退。

澎湃新闻:您认为日本针对外国人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铃木江理子:不能只开放国境,还需为在此生活的外国人完善社会环境。目前虽扩大了接收规模,但后续环境建设滞后。环境建设应最优先。

此外,许多日本人认为“这个社会以日本人为中心”。但现实是,若不接收外国人,社会将难以维系。因此,必须向作为多数的日本人说明外国人的到来对社会有多重要。

对于本次参议院选举中流传的关于外国人的谣言,政府应首先澄清“这与事实不符”。例如,“外国人不当领取生活补助”的谣言,明确否定“不存在此类事实”。这些举措至关重要。

澎湃新闻:日本政府于今年7月新设立了“与外国人有序共生社会推进室”,显示出对外国人加规制的倾向。这种政策将会带来什么影响?

铃木江理子:我对“有序共生社会”这一表述持一定负面的看法。传统的“多元共生”概念认可多样性并追求共生,而“有序”一词则强化了管理、规制和排除的意图。

政府可能认识到扩大接收外国人的必要性,如果是这样,就需要向国民详细说明日本面临的人口减少现实以及接收外国人的必要性,并传递准确信息以减轻国民不安。例如,若语言问题引发摩擦,应优先完善免费日语学习制度。

现状是“不守规则者将被排除”“只接收对日本经济有贡献者”这种的态度突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1980年代,这种做法或许可行,但如今的日本已不具备优势。“违反规则就离开”的信息会让优秀的外国人不再选择日本。

以求职为例,若第一志愿企业未录用,通常会选择第二、第三志愿。同样,外国人可能不再视日本为首选。强调规制和排除只会让优秀人才选择更吸引人的国家。提供更好条件吸引优秀外国人,才是构建稳定共生社会的关键。

参政党的排外比欧美民粹主义更严峻

澎湃新闻:在参议院选举中,参政党提出了“日本人优先”的口号,并得到了一些民众的响应,您认为这与欧美的民粹主义和反移民潮流有关吗?

铃木江理子:不是完全没有关系。在欧美国家,过去就存在的极右政党在近来的选举中赢得了更多议席。在美国,特朗普总统也主张“美国优先”。日本也受到这种国际潮流的影响。

但重要的是,日本与欧美在外国人人口比例和移民政策上存在差异。许多欧美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外国人的权利,而日本在权利保障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却出现了与欧美类似的排外言论。欧美是在反思对外来人口“过度”权利保障的过程中变得排外,而日本却是在权利保障尚未充分的情况下进一步收紧政策。从这一点来看,日本的状况更为严峻。

澎湃新闻:参政党在参议院的席位大幅增加,您认为该党的影响力还会进一步扩大吗?

铃木江理子:参政党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社会中抱有不满和不安的人们,发出了明确且具有吸引力的信息。其他政党仍固守旧有的方式,而参政党则巧妙利用社交媒体,赢得了年轻人的支持。

不过,我对这种趋势的持续性存疑,可以参考政客石丸伸二的案例,他曾在2024年东京都知事选举中引发关注,通过社交媒体抓住了年轻人的心,得票率跃升至第二位。然而,他新建的政党在都议会选举中颗粒未收,没有候选人赢得议席。由此可见,选民容易被新颖且简单的主张吸引,但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转移。

需要注意的是,参政党的主张中包含建立国防军、拥有核武器、尊重战前日本的主要教育文件《教育敕语》等非常危险的元素。如果选民能够冷静理解这些问题,下次选举时形势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在一段时间内,他们可能会保持议席,这对在日外国人来说将是一段不安的时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