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
中国第100家央企横空出世。
7月29日,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在重庆挂牌成立。这不仅意味着国资委直管的第100家央企正式落地,也是重庆这座直辖市历史上首次成为央企的一级总部。
据悉,这家新央企由原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拥有117家分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汽车销售、金融及物流服务、摩托车等。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负责人表示,新央企未来将着力打造智能汽车、飞行汽车、具身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探索海陆空立体出行新生态,并加速全球化发展,加快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中南美洲、欧亚、欧洲五大区域市场。
工信部汽车产业研究院理事赵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智能驾驶技术研发等领域,通过更高效的资本运作与技术协同,加速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的目标迈进。同时,借助军工与汽车产业的协同效应,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新央企在智能网联、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提供更广阔的资源平台。
国内第三家汽车央企成立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这是继中国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之后,国内第三家汽车行业央企。
此前,6月5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安汽车”)公告称,母公司兵器装备集团收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对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国资委按程序将分立后的兵器装备集团股权作为出资,注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隶属于兵装集团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已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月23日,长安汽车公告称,公司接到控股股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通知,其名称由“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并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此举被业内认为是为了腾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名称,用于重整后的新央企。
长安汽车表示,上述工商变更事项不涉及该股东持股数量及持股比例的变动,对公司治理及生产经营活动不构成影响,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天眼查APP显示,7月27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朱华荣,登记地址为重庆市。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部件研发等。
据了解,长安汽车是整车制造主体,其业务侧重整车研发生产销售,旗下品牌包括长安汽车、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长安凯程等。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也是长安汽车的第一控股股东,持股18%。
截至发稿时,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均已完成认证。虽然其官方微博账号和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尚未发布任何博文,但视频号已经率先发布了7条视频内容进行预热,为新集团的传播打造前期基础。
汽车行业整合步伐提速
长期以来,国资委推动国有企业以做强做优做大为总目标,加强专业化重组整合,尤其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要求央国企加快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提升对新兴产业链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重组前的长安汽车是在汽车央企中汽车整体销量和新能源增速均表现突出的企业。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为135.53万辆,同比增长1.59%,创近8年新高。其中,自主品牌累计销量为115.06万辆,同比增长2.6%;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45.17万辆,同比增长49%。全球化布局加速落地,首个海外新能源工厂投产,产业出海初见成效。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行业整合步伐正在提速。此次重组成立新央企,既是国家推动央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国有企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刚梁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将聚焦主责主业,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完成“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的新使命。
“新央企是一个专业化的汽车产业央企平台,聚焦于汽车产业的专业化运营,整合了原兵器装备集团旗下的汽车产业资源,包括长安汽车等整车企业以及众多零部件、出行服务等产业链资源,致力于提升产业集中度与竞争力。”赵强向记者补充道。
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形成三大央企汽车集团,将更好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6月27日,国资委副主任袁野在由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举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特训班上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提升科技领军人才的技术路线规划和技术创新引领能力,着力提升青年拔尖人才的智能化开发能力,着力提升营销领军人才的用户需求洞察能力、数字营销实战能力,着力提升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人才的数字化规划和落地执行能力。
据悉,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计划在7月30日将举行成立后的首次媒体沟通会,届时集团的核心管理层将集体亮相,各子品牌负责人将详细介绍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与下半年业务规划。
责任编辑:刘诗萌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