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基金持仓市值单季大增近三成,哪些银行股受偏爱?

adminddos 2025-07-28 20:02:12 3
基金持仓市值单季大增近三成,哪些银行股受偏爱?摘要: ...

  银行股节节攀升背后,险资和公募基金是最受关注的两股力量。随着公募基金二季度报告出炉,银行股最新持仓情况也浮出水面。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对银行股持仓总市值接近2054亿元,环比一季度末大增27%。其中,主动偏股基金和被动指数型基金对银行股持仓市值均有27%左右的增长,持股数量增加和股价上涨形成双重推力。

  从仓位占比来看,二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持有银行股的比例升至4.88%,创2021年一季度以来新高。其中,国有大行仓位略有下降,股份行、城商行仓位明显提升。不少机构认为,银行股在公募基金持仓中依然欠配,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最近两周,行至高位的银行股已有明显回调。有受访人士表示,基于经营业绩和股息回报稳定性,依然看好银行股长期配置价值,但阶段性调整压力难以避免,中报将成重要干扰因素。从已披露业绩快报的4家上市银行来看,区域行仍保持一定经营稳定性。

  公募基金对银行持仓市值突破2000亿

  股价持续上行背后,银行板块成为二季度公募基金增持力度最大的行业之一。

  华创证券数据显示,二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对银行股的持仓比例达到4.88%,在近5年内,这一比例仅次于2021年一季度的5.59%,环比一季度提升了1.13个百分点,仓位占比增幅仅次于通信行业。

  从持仓绝对值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持仓总市值达到2053.69亿元,较一季度末的1616.07亿元增加了近438亿元,环比增幅超过27%。

  另据华创证券统计数据,二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配置银行股的持仓市值为641亿元,环比上升26.7%;受基金规模增加、银行权重大幅提升的双重影响,被动指数型基金持仓市值环比上升27.7%至1333.85亿元。

  在这背后,有多少是股价上涨贡献、多少是股份增持贡献?从股价表现来看,在二季度涨幅接近11%,贡献了上半年银行板块的主要涨幅。同期,上证指数上涨3.26%,涨1.25%。

  伴随股价持续上涨,A股银行板块市值也在上半年首度突破10万亿元。单从二季度变化来看,相较于一季度末的9.48万亿元,银行板块A股市值在二季度增加了1.5万亿元左右,季末市值约为10.99万亿元。

  另从持股数量来看,上述报告显示,二季度,主动偏股基金重仓银行股数量为48.17亿股,环比一季度增持6.64亿股,增幅约16%;被动指数型基金持有银行股则环比新增16.3亿股。

  尽管各机构统计数据略有差异,但共识在于,股价上涨和持股数量增加共同助推了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持仓变化。

  “主动偏股基金银行股仓位上升,由‘量增+价涨’共同推动。”银行业分析师王先爽认为,一方面,二季度银行板块跑赢大盘,带动基金持仓市值被动扩大;另一方面,基金主动增持趋势明确,持有上市银行流通股数增长明显。

  “银行仓位30%左右的升幅已超过板块相对收益,进一步印证基金主动加仓是银行仓位提高的主要动力。”王先爽在报告中表示,考虑到二季度银行涨幅相对其他板块更大,以及在6月首次被纳入沪深300指数,尽管主动偏股基金二季度已经在增配银行,但仍然不及主要指数中银行占比的提升速度,欠配进一步扩大,未来主动基金增配的空间仍然较大。

  “银行板块标配差有所收窄,但欠配幅度仍然较大。”华创证券金融业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师徐康也表示,二季度主动基金持仓银行股标配差环比收窄了0.8个百分点至-7.8%,不过仍为31个板块中标配差最大的行业。

  哪些银行被青睐

  从配置结构来看,二季度公募基金对银行股增配从国有大行转向股份行、城商行的趋势进一步强化。

  华创证券报告显示,二季度,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在公募基金中的仓位分别为0.77%、1.55%、2.26%、0.3%,环比分别变化-0.03个百分点、0.41个百分点、0.71个百分点、0.04个百分点。

  “国有行仓位仍然略有下降,而股份行和城商行占比则明显提升,主要受益于基本面改善和估值较低的逻辑。”徐康在报告中分析称。

  从个股看,上述报告显示,机构持仓占比增幅较大的银行为。其中,江苏银行超越成为第二大重仓股。指数型基金主要增配股份行及优质区域行,包括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渝农商行。

  从加仓绝对规模来看,据测算,二季度主动基金加仓银行板块约71亿元,其中减仓国有大行16亿元,加仓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规模分别为34亿元、52亿元、0.2亿元。其中,位于加仓规模前四位的银行分别为杭州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江苏银行,对应加仓金额约26亿元、12亿元、11亿元、9亿元。

  被动指数基金方面,二季度持仓规模较一季度提升最明显的5家银行分别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沪农商行,分别增加了83.80亿元、63.65亿元、45.04亿元、37.23亿元、32.08亿元。

  仓位集中度方面,二季度公募基金对银行股配置的另一个特点是集中度下降。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认为,这反映出市场投资选择更趋多元化。

  中金公司报告数据显示,二季度银行股前三大重仓股(招商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的集中度为39%,环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前两大重仓股的集中度为29%,环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

  未来趋势如何?

  最近两周,随着银行股行至高位,加上板块轮动,银行股迎来一轮明显调整。随着中报季临近,市场对银行股未来走势分歧加剧。

  7月11日以来,中证银行指数已回调超过6%。在这期间,除、宁波银行飘红外,其余40家A股上市银行股价均有不同程度下跌,、民生银行、等领跌,跌幅超过8%。

  综合受访人士观点,业绩与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是银行股行情的重要支撑。进入低利率时代,面对不确定性加剧,银行股的高股息率依然具有较强吸引力,但短期回调压力值得警惕。

  “我们预计阶段性的调整即将告一段落,银行下一波超额行情可能会在8月中下旬再次启动。”王先爽此前在报告中提到,7月中到8月中是上市公司预喜窗口期,银行业绩相对其他板块更加平稳,这一阶段提前披露业绩预喜的银行估计不多,所以市场情绪关注度会阶段性向其他板块迁徙;到了8月下旬财报披露窗口,其他板块业绩相对较差的公司也必须披露业绩,此时预计银行业绩整体相对坚挺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市场情绪会再向银行回迁。

  在研究所所长、银行业分析师戴志锋看来,接下来银行股的两条投资主线依然是区域优势和高股息稳健逻辑,前者对应江苏、上海、成渝、山东和福建等地的优质城农商行,后者则首先考虑国有大行。

  截至7月28日,已有杭州银行、宁波银行、4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上半年业绩快报,盈利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资产质量继续改善。

  其中,杭州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增速以16.67%领跑,齐鲁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也达到16.48%,常熟银行、宁波银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55%、8.23%。其中,齐鲁银行提到,该行净息差企稳回升,利息净收入49.98亿元,同比增长13.57%。资产质量方面,4家银行在保持资产规模稳步扩张的同时,不良率较年初普遍下降或持平。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