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 7 月 26 日电(记者 田昕禾)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更关乎社会的未来。近日,2025 年 " 全国网络普法行 · 山西站 " 活动举行。活动期间,由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组成的采访团深入探访,了解山西如何全力为未成年人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以及当地精心擘画的独具特色的未成年人保护 " 山西方案 "。
作为中华法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山西依托丰富的法治文化资源,不断创新法治教育模式,同时联合司法、检察等部门的各方力量,形成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强大合力。
文化浸润,让法治基因深植童心
" 这个法律墙好壮观啊!" 在太原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的法律汇编手册模型墙前,参观的小学生和身边的小伙伴分享感受。
" 法律汇编手册墙 " 展示彭真曾参与修订的法律法规。中青网 田昕禾摄
坐落于太原市文瀛公园内文瀛湖南侧的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是彭真同志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馆内珍贵的史料,记录着彭真参与法制建设的整个过程,成为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的重要窗口。
据了解,从 1979 年到 1988 年,彭真主持制定的法律共有 88 部,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35 件,涉及国家机构、民事、刑事等诸多方面,为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纪念馆自 2020 年成为 " 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 以来,已成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吸引着众多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史料里的文字与故事,正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播下 " 法治信仰 " 的种子。
山西的法治基因,远比这更深厚。回溯历史长河,从春秋晋国 " 铸刑鼎 " 开创公布成文法的先河,到明清时期平遥察院彰显司法监察文化,法治基因早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如今,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源不仅成为厚植法治理念的独特优势,更化身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生动教材。
作为中国监察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平遥察院是山西法治建设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在察院内 " 扬清激浊 " 的牌匾下,萌娃志愿者正绘声绘色地向游客们讲述中国古代神兽 " 獬豸 " 辨是非、识善恶的故事。
" 萌娃带你游察院 " 志愿讲解员。中青网记者 田昕禾摄
" 萌娃带你游察院 " 是平遥县 " 新时代宣讲师 " 志愿服务项目的特色品牌,通过公开招募少先队员,让孩子们先深入研学察院的监察文化与法治历史,再用童真视角为游客解读。这种创新方式,使得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从 " 被动听 " 转为 " 主动学 ",让孩子们从法治文化的 " 接受者 " 变成 " 传播者 ",也让千年法治文脉有了青春的表达。
从彭真纪念馆里 " 看得见的法律史 ",到平遥察院 " 讲得出的法治故事 ",山西将散落的历史资源串联成线、活化成景,让未成年人在触摸历史中理解法治精神,为法治教育开辟了一条润物无声的新路径。
制度织网,多方合力筑牢未保屏障
法治教育不仅要 " 润物无声 ",更需 " 落地有声 "。山西深知,未成年人保护不只需要文化熏陶,更需制度保障、多方协同,让法治的力量渗透到成长的每一个角落。
" 同学,遇到校园欺凌要记得保留证据,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也可以联系我。"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山西每一所中小学都能见到。为让法治教育常态化、专业化,山西省教育厅、司法厅等多部门联合出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法治副校长要承担 " 普法教育、安全指导、权益保护 " 等 8 项职责,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目前,全省配备法治副校长 6306 名,实现中小学全覆盖,他们中有法官、检察官、律师,也有公安干警,带着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孩子们身边 " 看得见的法治力量 "。
检察院工作人员到社区向孩子和家长发放普法手册。中青网记者 田昕禾摄
法治的力量不止于校园内。今年 6 月,山西省司法厅与共青团山西省委联合设立的 " 省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 " 正式揭牌,标志着全省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进入 " 精准化、系统化 " 新阶段。工作站依托大数据技术,分析未成年人涉法热点问题比如暑假期间网络沉迷、校园安全问题集中,就针对性推送防诈骗、防欺凌的普法内容;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重点投放 " 监护权保护 "" 家庭教育 " 等法律知识。同时,工作站联动全省 11 个市、117 个县(区)的法律援助中心,开展 " 法律服务进校园 " 专项行动,律师、公证员等专业人员定期入校,提供 " 一对一 " 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让孩子们遇到法律问题时 " 有人帮、有处找 "。
另外,山西省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录制 "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精品课程 ",组织法治征文活动,发布 " 守护青春 " 广播节目,实现市县两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全覆盖。
从省级层面的制度设计,到市县的具体落实,一张覆盖 " 预防、教育、援助 " 的法治保护网正在三晋大地铺开。
司法为盾,让未保有章可循亦温情可感
" 如果收到陌生链接,邀请你领取最新的游戏皮肤你会怎么做?" 在祁县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场生动的 " 普法小课堂 " 正在进行。据了解,这样的普法讲座,曲沃县人民检察院 " 沃苗工作室 " 已经组织开展了很多次。尤其针对少年儿童触网早、用网勤的特点,他们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活动,帮助孩子们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 沃苗工作室 " 检察官为孩子们带来暑期网络普法课 中青网记者 田昕禾摄
" 平阳 · 沃苗 " 是曲沃县人民检察院结合本地特色打造的未检品牌。" 平阳 " 是曲沃古称," 沃苗 " 寓意 " 像培育幼苗一样呵护未成年人 "。" 沃苗工作室 " 自 2023 年 6 月成立以来,共办理涉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34 案,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 35 次,覆盖师生 7000 余人。
走进曲沃县人民检察院 " 沃苗工作室 ",温馨舒适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沙盘、绿植、身心反馈放松训练系统、摆满书籍的书架一应俱全。" 我们为孩子营造这样舒适的环境,就是为了让他们能身心放松、敞开心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曲沃县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张雪说。
秉持 "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 " 原则," 沃苗工作室 " 不仅做 " 惩治者 ",更做 " 守护者 "。对涉嫌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推行 " 附条件不起诉 "" 帮教 " 相结合的模式,联合学校、家庭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对受到侵害的孩子,启动 " 一站式 " 救助,同步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生活帮扶。"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孩子的人生。" 这是工作室所有检察官的共识。
司法的温度,同样体现在曲沃县人民法院的创新实践中。" 少年如新苗,其根未深,却承载未来参天之志。" 曲沃法院法官张瀚之认为,执行工作是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 " 最后一公里 ",这个环节 " 未保 " 不能缺席。
法院在案件审理中,组建 " 法官 + 心理咨询师 + 家庭教育指导师 " 家事审判团队,将心理疏导贯穿始终。例如在抚养权纠纷案件,面对孩子因父母争执出现厌学、焦虑情绪,法官会邀请心理咨询师介入,通过沙盘治疗、亲子互动游戏,帮助孩子缓解压力、走出阴霾。
此外,法院设立 " 家事指导站 ",组建 " 家庭教育指导师库 ",向家长发放《依法带娃提示卡》,对失职家长发出 " 家庭教育指导令 "。" 很多家长不知道‘打孩子可能违法’,我们就通过案例讲解、手册宣传,让‘依法带娃’成为共识。" 张瀚之说。
曲沃县人民法院内的 " 少年法庭 " 中青网记者 田昕禾摄
对涉诉未成年人,法院更注重 " 后续守护 "。" 案件结了,保护不能停。" 曲沃法院少年法庭庭长介绍,他们会联合民政、教育等部门建立 " 回访档案 ",定期跟踪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帮助落实生活安置、返校复学等事宜。去年,一名被遗弃的未成年人在法院帮助下找到收养家庭,法官持续跟进了半年,直到孩子适应新环境、融入校园。
从省级层面的制度设计,到市县的具体落实,一张覆盖 " 预防、教育、援助 " 的法治保护网正在三晋大地铺开。
山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法治文脉成为教育的源头活水,将制度保障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具体实践,并凝聚起广泛协同的合力,共同托举 " 未来 " 向上生长。
当法治的种子在少年心中播下,终将在未来长成参天大树,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法治力量,这是山西为未成年人保护写下的长远答卷。
今年是 " 八五 " 普法规划收官之年," 九五 " 普法的开局之年。在此背景下,2025 年 " 全国网络普法行 " 已相继走过贵州、河南、山西的多个城市,有效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理念在全网深耕、向全社会延伸,让法治精神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