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紧盯补贴发放关键环节严查“微腐败” ,保障涉农资金真正用之于民

adminddos 3 0

“以前办补贴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到镇财政所就能一站式解决,还能随时查看到账情况,方便很多。”近日,陕西省眉县汤峪镇村民李菊香看着刚收到的农业补贴短信,满脸笑容。这种变化源于眉县纪委监委联合县财政局在深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乡村振兴领域惠民惠农补贴资金量大、项目多、人员杂,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今年以来,陕西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乡镇财政资金等关键环节,加强与农业农村等单位协同联动,坚决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根据日常监督检查、综合调研、巡察移交等方面相关数据信息,我们发现惠民惠农补贴资金方面常见的问题有监管审核把关不严、不及时,超标准、超范围及重复发放,迟拨滞拨、未按要求公开公示、未纳入‘一卡通’管理等。”陕西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针对存在的问题,该省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的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贪污侵占,以及在群众申领拨付过程中敷衍应付、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近两年来,该省还对2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区开展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审计,发现问题线索586件,追回资金1298万元。

从关键事入手、在关键处发力。陕西省纪委监委监督推动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市、县农业农村局对乡村振兴资金使用情况全面自查自纠,对近五年乡村振兴资金单笔50万元以上拨付项目数和金额进行调度统计,重点排查整治资金使用效益低、项目进展缓慢、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资金分配、拨付、使用过程中的违纪违法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逐项明确问题类别、涉及金额、责任主体及整改措施,实行清单化管理,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建立‘分级分类、靶向治理’工作机制,实行‘清单化+销号制’管理,将问题细化分解,逐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对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核查处置。”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入分析研判问题产生的根源,填补监管漏洞,健全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从源头上杜绝类似问题发生。截至7月底,已制定完善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制度机制188项。

近日,因虚报套取项目资金等问题,礼泉县纪委监委对某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原理事长杜某某给予留党察看二年处分。针对暴露出的农村“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监管不到位问题,县纪委监委向该村所在镇党委政府发出工作提醒函,督促其加强管理,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涉农资金真正用之于民。

建设高标准农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乡村全面振兴。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管理,陕西省纪委监委督促省农业农村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普查,组成3个督导组开展督导调度,指导基层全面清仓对账、起底梳理问题、推进工作落实。截至7月底,已整改支付资金1.2亿元。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将立足职责定位,持续紧盯乡村振兴领域补贴发放各环节,严肃查处啃食涉农资金补贴的‘微腐败’,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优化政策、完善制度机制、强化监管,织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安全网’。”陕西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原标题:《中国纪检监察报 | 陕西紧盯补贴发放关键环节严查“微腐败” 保障涉农资金真正用之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