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劫:未未自刑-A股市场情绪提升 更多增量资金可期

adminddos 3 0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近期,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金、外资等多路增量资金积极入场,资金从银行存款向权益市场迁移的“存款搬家”迹象明显,上市公司回购资金增多。市场人士预期,随着政策面、基本面持续向好,投资情绪回暖以及风险收益比改善,股票配置的性价比持续提升,更多资金有望流向A股市场。

  资金积极入场

  居民“存款搬家”,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金、外资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加仓,上市公司积极回购等,均是近期A股市场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

  一方面,居民存款向理财、基金、股票等资产转移趋势明显。数据显示,7月新增非银机构存款达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考虑到7月国债收益率上升、利率债价格下降,固定收益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偏弱,非银金融机构的新增存款有可能更多流向了股票市场。

  “非银存款激增反映了居民‘存款搬家’入市的趋势。”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认为,今年以来存款利率持续下跌,叠加股市赚钱效应持续改善,居民存款正逐渐流向资本市场,居民投资行为正呈现逐渐活跃趋势。

  另一方面,公私募基金积极入场。从公募基金看,理财产品配置公募基金的比例大幅提高。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显示,截至6月末,理财产品配置公募基金余额为1.38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2%;与一季度末相比,增加0.45万亿元。从私募基金看,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备案规模保持上行趋势,成为当前重要的增量资金渠道。

  此外,外资投资境内股票总体向好。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态势。尤其是五六月份,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显示全球资本配置境内股市的意愿增强。

  保险资金也是增量资金重要来源。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公布2025年二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数据,截至二季度末,人身险公司投资于股票的资金运用余额为2.87万亿元,占比达8.81%,较2024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财产险公司投资于股票的资金运用余额为1955亿元,占比8.33%,较2024年同期增长1.84个百分点。(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来自上市公司的回购金额不断增加。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今年以来1240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合计金额达963亿元;463家上市公司获银行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支持,贷款金额上限合计超900亿元。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趋势可能会延续,并有望继续成为A股市场重要增量资金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说。

  多重因素推动

  增量资金积极加仓A股受多重因素推动。

  从政策面看,一系列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举措,增强了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1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5月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增强了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

  非银首席分析师陈福认为,依托“1+N”监管体系、类平准基金运行机制和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举措,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不断提升,投资者回报不断彰显,带动增量资金接力入市。

  从基本面看,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有望进一步巩固。多家国际投行上调中国资产评级至“超配”。高盛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政策效力信心增强,维持对中国股票的超配评级。

  情绪面上,从新增投资者数据可窥见一斑。7月A股新开户数合计196.36万户,同比大增逾70%,环比增长逾19%;今年以来,A股单月新开户数均维持在150万户以上。

  “开户数大增反映投资者信心增强。”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说,伴随市场上涨,赚钱效应会吸引场外资金及新投资者入市。

  持续入市可期

  展望后市,市场人士认为,居民资金入市仍有较大潜力、公私募基金规模有望持续攀升、海外资金增配A股意愿有望继续增强。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表示,当前居民资金入市仍有较大潜力。首席策略分析师曹柳龙认为,居民资金将加速流入理财产品,间接通过“固收+基金”等渠道进入权益市场,成为后续行情的主要增量资金。

  “赚钱效应带来的资金共振趋势才刚刚开始。”研究所表示,当前资金面的逻辑仅仅演进到机构驱动、配置驱动(险资先行),银行理财和公募会接力险资,成为重要边际力量。预计今年全年主要机构带来3万亿元增量资金入市。

  海外配置型资金增配中国资产趋势可期。路博迈基金最新发布的中国市场展望8月报认为,中国资产仍处全球低配,叠加流动性宽松,A股对外资与长期资金的吸引力不断上升。